概要
                出于京都御所防火及日常用水的目的,人们便想利用琵琶湖疏水运送水源,于是御所水道应运而生。
工作原理是,一般情况时,水源通过该水泵室内地下室的取水口,流经埋设在市内的送水管,向京都御所低压直接输送水;紧急情况时,在地势约30m高的大日山蓄水池,通过水泵抽水,利用高低落差,高压输送水。
这个旧御所水道水泵室便是安放水泵的设施,水泵的作用是将蹴上船溜的水抽取到大日山蓄水池。
建筑样式为新文艺复兴样式,面朝琵琶湖疏水,建造了托斯卡纳柱式圆柱,东面门廊上面还设计有露台。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历史
                当时,宫内省为御所用水量匮乏、水质污染而头疼不已,为了大量且稳定地向御所输送比较干净卫生的优质水源,便开始探讨建设御所水道。从1899年(明治32年)起,在疏水建设工程的主任技师田边朔郎的指导下,开始展开周密的调查。
第二年1900年(明治33年)5月,设计图完成。然而,为了准备1904年~1905年(明治37年~明治38年)的日俄战争及筹措战资,建设经费迟迟未能纳入预算,搁置了数年。
日俄战争一结束,京都市三大事业正式予以确立,建设计划再次摆到桌面。1910年(明治43年)5月,帝国议会通过了工程预算,同年由宫内省直接管辖运营,建设工程正式启动。
这项工程跟第2疏水、蹴上净水厂同时于1912年(明治45年)差不多竣工。水泵安装、通水试验、高压喷水试验均效果良好,同年5月14日包括本设施在内,御所水道全面竣工。
过去利用水道实施过一次灭火,有记录显示,1954年(昭和29年)小御所发生火灾时,水道曾发挥过作用。
之后,由于送水管老化,改为用水泵抽取地下水为京都御所需供水的方针,1992年(平成4年)送水管被填充砂浆,抽水设施也被撤除,御所水道水泵室抽取琵琶湖疏水的历史宣告终结。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设计者 片山东熊
                时任宫内省内匠寮内匠头的片山东熊、内匠寮技师的山本直三郎二人设计。片山还是帝国京都博物馆(现京都国立博物馆)、东宫御所(现迎宾馆赤坂离宫)等建筑的设计者,非常有名。
另外,片山的妻子田边鉴子是田边朔郎的姐姐,在御所水道新建工程中,片山的小舅子田边担任的是内匠寮御用职员一职,为片山提供了帮助。